|
作者:黃剛(一博科技自媒體高速先生原創(chuàng)文)
. E5 ? l8 T( y, W& h6 `; O; N" k, s
PCB設計會存在各種大大小小的誤區(qū),有的誤區(qū)很容易用簡單的理論進行解釋,有的卻顯得神秘而難懂。高速先生最近和粉絲們的互動中驚訝的發(fā)現(xiàn),磁珠對電源紋波可能會存在反面影響這個誤區(qū)原來一直都是謎一樣的存在…
: h7 W* D t$ v( `5 r% p
* g4 }% ?( S2 b( `5 j# F( S6 @. \' b5 m. ]' M' m
# c) O7 O3 T' P* l* `
高速先生曾經(jīng)問過很多硬件的朋友們,為什么在轉換電源時要加磁珠,基本上我們得到的答案都是兩個字:隔離!的確,從硬件原理來說,磁珠放在電源轉換的前后級,的確能限制快速切換的電流帶來的紋波從前級擴散到后級,從而把紋波局限在某個范圍,不會擴散到該電源的全部區(qū)域,然而真正實踐起來的時候,結果可能會讓你大跌眼鏡。, M: r% U) p. t' w) |
- o- ~) Q4 d) |/ E$ T3 ?2 X% w
( G& V, f- z7 i. V( q- b
+ \4 V# m( M, {0 p
這個高速先生接觸過的一個有意思的案例,客戶找到我們來做debug。既然是做debug,顧名思義就是板子的調試出了問題,然后想讓高速先生幫忙找到原因咯。
8 c( M- _- h$ d/ _5 z6 \! ?! b( e. ^! x: _& m$ H/ k: g) ?% y- }
* e6 {5 w% r- Q5 y3 I) @9 X3 d
6 m: q) K1 z* V; d% r) w& G客戶的PCIE信號總會偶爾存在通信失敗的問題,客戶定位到是PCIE電源的紋波過大的原因造成的?蛻粢蔡峁┝怂麄儗﹄娫吹測試波形,如下所示,峰峰值達到160mV。
$ X+ P* _( H3 V# X2 x$ q2 l
~7 n# T! p. |; ~: C' g; h$ y& E
, f, E5 A" p" z' G) J( A# O然后我們打開客戶的原理圖和PCB設計,發(fā)現(xiàn)是一個從1.8V主電源通過磁珠轉換得到的PCIE電源。1.8V是通過DC-DC電源芯片從高電壓轉換而來的,我們看到前段的濾波設計是做得不錯的,在電源輸出端放上了大電容(uF級),符合我們常規(guī)的設計。$ O* s: {* h5 A$ Q/ t4 Y, n1 ?
( X% w* q7 I5 U. F0 e6 p7 w% B" n3 @) d
) {! `6 F; v% h5 M4 J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?為什么轉換后的電源紋波會變得那么大?我們把測試到的紋波轉換到頻域來看,發(fā)現(xiàn)大多數(shù)紋波的頻率分量都在450kHz,這個數(shù)值讓高速先生想起了DC-DC電源的開關頻率也在這個范圍。果然,一查下該電源芯片的datasheet,發(fā)現(xiàn)和電源芯片的開關頻率是很接近的,因此高速先生懷疑是開關噪聲通過鏈路帶給了這個轉換后的電源。然后我們對該電源鏈路進行一個頻域的仿真,從仿真結果可以看到,經(jīng)過該磁珠之后,該電源在450kHz附近出現(xiàn)了明顯的反諧振點。
) x- Q9 I& K" j* P. q) `; A5 X2 D( M2 {) d0 Q) t' V0 N
6 s5 J, n3 V/ L) G2 b
5 [2 r3 q1 H3 t. \! x# b7 Q$ a從頻域仿真的結果表明,使用該磁珠和后面的電容配合進行濾波和隔離后,由于本身磁珠和電容的效應,的確是能濾掉高頻的紋波分量,但是卻會在kHz的頻段出現(xiàn)反諧振點,如果剛好電源的開關頻率產(chǎn)生了這個頻段的噪聲,實際上噪聲會一直傳遞到電源的接收端,不能被濾掉之類,還會把噪聲的幅度提高。
6 d/ e5 V) ~2 s5 P& M
+ v2 J4 K5 W0 {, m% u! X# b
& ?# D* L a2 [) {- F" A! z5 w" e; `3 K( {- s) ]
關于電源濾波這個原理,在文章這里就不展開了,大家可以去觀看高速先生隊長親自拍攝的視頻,獲得更多的知識點哈。
$ x" K) G6 n4 R% C8 |! ?" Z
" x+ ]3 \( e5 m% Y! H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p54y1U7Cc9 r) d0 j* R6 Q* s N' K7 V
' d' y4 m0 A" k# a, T那我們繼續(xù)往下講哈,大家都知道高速先生的風格,喜歡把一個案例講到極致。還是那句話,很多硬件工程師都不太喜歡用頻域去看問題,那我們更形象的對該紋波進行時域的仿真。我們假定在電源芯片的輸出端產(chǎn)生了450kHz的噪聲,峰峰值50mV,如下所示:, O; p0 [0 }! M
0 f$ b+ y/ X9 C- c' _; F
; G) T ]! K9 @% c
% ~5 D# x) p" q
那么大家能猜想到接收端的電源會產(chǎn)生多大的紋波嗎? C- T- j% q5 u* i8 i/ M
" n, z: w8 Y; C8 h& r7 Q# W; j0 E7 d9 s& Y- D' j/ t! ~% z
% `; f! x, p0 E# a+ G
會比噪聲小一丟丟?會基本上濾掉?還是。。。對!不僅不會濾掉,還會增大。!( D' \5 e+ v8 r7 K r1 _# [
3 E9 I+ i$ B- H8 {6 @
4 S, [1 x4 h/ D& y' X, n! a
$ m6 ^6 U7 j" F4 i2 T4 \& M" c是的,就是這個效果。
) ]2 h5 B* u- e2 v1 p' [* ^8 @0 k0 m# I2 A3 C# I) L
' j+ n7 s! k" y7 U那么可能還有很多朋友還會問兩個問題,一是為什么會這樣呢?二是要如何解決呢?要是講到這里就停下,我猜很多粉絲會有意見,那么高速先生就繼續(xù)往下講哈。5 ?- ^# c6 e# |* A
6 ~% b0 h2 z& N% n
! }* Y5 r1 b7 ^3 _! w7 R" L
% {4 Q8 F+ u' L
原因的話,我們知道,磁珠其實和電感是類似的,在高頻時表現(xiàn)為高阻抗的物體,因此電感和電容會在某個頻點發(fā)生反諧振,這是跟電容和電感的具體容值感值是有關系的,本文的例子中,我們在磁珠后面添加的是比較小的電容,因此配合到這一款磁珠的屬性,剛好會在幾百kHz處產(chǎn)生了諧振點,更不巧的是,剛好電源的開關噪聲在這個頻段,因此就產(chǎn)生了本文的這個案例了。
& o' U7 E8 i0 j& n' V
0 p0 a& a" b: ?+ u" H
) n- Q/ B9 f2 `' q: o. [/ v+ b; Q H6 \6 f5 j8 R) t' x b
最后再說一下本案例的解決方法哈,我們知道了產(chǎn)生的原因之后,就把其中一個電容換成更大的10uF的電容。
* s9 A8 V- b5 D% q+ I: B5 X! M% M4 v1 X4 }
3 J: O; y% @- p2 k# L
3 g- P; t2 m9 j( `) { z( c4 c從仿真結果來看就能有很明顯的優(yōu)化,完全消除了這個反諧振點。
, u }+ B/ G! N& L9 g" {# r% j% y- J3 o% W$ `) Z$ }: b
7 d# N Z2 J6 } L0 h
& w% H' U c$ L1 ]# ~5 |, U
當然也成功幫助客戶解決了問題,PCIE的通信就不再出問題了,這時候再讓客戶測試下噪聲的話,也變得比較小了。
* c! M! q6 r j9 b9 ~. ?" C) v7 p& |
9 G. _" n; S* d" m+ G
' S4 o2 _! N6 a7 O% t
$ s! X8 T- R) i+ r1 c4 m; k+ E9 ]0 R6 b1 c( F4 x y# s
3 c8 l$ s3 Q9 A9 D% ]
8 y$ h; u' I% {2 A( T
% A9 ^, q2 n% r( U0 p7 g& \$ k
! _% e$ D3 l. m; i% u8 k
7 {3 c, Z' u5 j* ~$ i* ]5 s
) u5 ~$ W) e4 ~$ R% [ ?( c0 M) Q+ t. I& l& L4 I
* @6 J/ p, I0 r
- A6 C0 H# z; I% r5 N6 A% I+ {" E6 v5 w; } [% E& P' @: H) R
4 K! P+ Q! D- @4 |! L1 X
7 \( X" [9 A# ~2 [. k7 p; F" u! P( D
7 `0 y7 r3 I. v( C% K0 ]9 Y& Y/ m) J% t# j+ p* M
3 y6 ?9 e7 V! l0 s# x; p5 a n5 Q$ d; f) ?9 {' w7 d9 B
( s( A' W( _1 U o
& ?- h" D# c8 T, r' ]4 Q' g" b8 f+ b4 n6 e W) l' ~% ?3 r1 z+ l* o
6 b" M' i; ^1 o/ \/ J
- W; Q- y3 d6 w' P
" O3 b6 O( i. J E, `; k; g
& f$ s3 m9 M$ Y. G! h, j! |6 G) r7 l _0 E) U
- J' u$ M- w5 q& X+ T+ U, ]# }7 e4 Z M5 L: V
0 Z4 u( o* n; E# s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