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子產業(yè)一站式賦能平臺

PCB聯盟網

搜索
查看: 62|回復: 0
收起左側

從MCU發(fā)展史,看國產MCU崛起進程

[復制鏈接]
跳轉到指定樓層
樓主
匿名  發(fā)表于 2023-2-8 17:50:00 |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我是老溫,一名熱愛學習的嵌入式工程師
關注我,一起變得更加優(yōu)秀!
MCU是Microcontroller Unit的簡稱,中文叫微控制器,俗稱單片機。單片機出現的歷史并不長,但發(fā)展十分迅猛,
作為集成電路中非常重要的品類,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。本文旨在梳理全球MCU產品發(fā)展史,從時間維度感知國產MCU的崛起進程。
MCU發(fā)展史

MCU的產生與發(fā)展和微處理器的產生與發(fā)展大體同步,從時間角度來看,MCU的發(fā)展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:探索階段、形成階段、全面發(fā)展階段。





單片機的探索階段
(1971年-1976年)

1971年1月,英特爾的特德·霍夫在與日本商業(yè)通信公司合作研制臺式計算機時,將原始方案的十幾個芯片壓縮成了3個集成電路芯片。

其中的2個芯片分別用于存儲程序和數據,另一個芯片集成了運算器和控制器及一些寄存器,這就是4位微處理器Intel 4004,標志著第一代微處理器問世,微處理器和微機時代從此開始。

1972年
4月
霍夫等人研制出首個8位微處理器Intel 8008。由于8008采用的是P溝道MOS微處理器,仍屬第一代微處理器。
1973年
8月
霍夫等人研制出8位微處理器Intel 8080,以N溝道MOS電路取代了P溝道,第二代微處理器就此誕生。8080芯片主頻為2MHz,運算速度比8008快10倍,可存取64KB 存儲器,使用了基于6μm技術的6000個晶體管,處理速度為0.64MIPS。
1975年
德州儀器首次推出4位單片機TMS-1000,標志著單片機正式誕生。TMS1000是世界上公認的第一顆商用單片機。隨后,各個半導體設計公司競相推出了自己的4位單片機,如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的COP4XX系列、日本電氣公司的PD75XX系列、日本東芝公司TMP47XXX 系列等。





單片機的形成階段
(1976年-1990s)

這是一個以英特爾為主導的單片機時代。

1976年9月,英特爾研制出了MCS-48系列8位單片機,是現代單片機的雛形,通常稱為第一代單片機。

采用單片結構,將8位CPU、8位并行I/O接口、8位定時器/計數器、小容量RAM和ROM等集成于一塊芯片上。

其尋址范圍小于4KB,由于受集成度限制,沒有串行I/O接口,RAM、ROM容量小,中斷系統(tǒng)也較簡單,可滿足一般工業(yè)控制和智能化儀器、儀表等領域的需要。

從此,單片機開始迅速發(fā)展,應用領域不斷擴大,成為微型計算機的重要分支。

20世紀70年代后期,許多半導體公司看到單片機巨大市場前景,不斷加入該領域的研發(fā)中。

1978年,Motorola公司推出M6800系列單片機,Zilog公司推出Z80系列單片機,1979年,日本電氣公司推出μPD78XX系列。

隨著工業(yè)控制領域要求的提高,開始出現了16位單片機,但因性價比不理想并未得到廣泛應用。


1983年,英特爾推出高性能的16位MCS-96系列,其采用了最新的制造工藝,芯片集成度高達12萬只晶體管/片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這一階段的典型產品是1980年英特爾在MCS-48系列單片機基礎上推出的高性能的8位MCS-51系列單片機。

MCS-51系列是完全按照嵌入式應用而設計的單片機,比MCS-48系列性能有明顯提高,

在片內增加了串行I/O接口、16位定時器/計數器、片內ROM和RAM的存儲容量都相應增大,尋址范圍可達64KB,片內ROM容量達4~8KB,并且有多級中斷處理功能。

20世紀80年代中期后,英特爾集中精力在CPU的研發(fā)上,逐漸放棄了單片機的生產,故以專利或技術交換的形式把80C51內核技術轉讓給其他IC 廠商,如飛利浦、日本電氣、Atmel、亞德諾、華邦等。

這些公司在保持與80C51單片機兼容的基礎上,又進行了一些擴充。這樣,80C51就變成有眾多廠商支持,發(fā)展出上百個品種的大家族。

習慣把兼容機等衍生產品統(tǒng)稱為80C51系列,是單片機應用的主流產品,功能和市場競爭力更強,直到現在仍在廣泛使用。


單片機全面發(fā)展階段
(1990s-至今)

該階段是當前單片機百花齊放的時代。單片機在集成度、功能、速度、可靠性、應用領域等全方位向更高水平發(fā)展。

MCU內核除了8051外,還出現了MIPS、自研內核等,以及對當下影響重大的Arm Cortex-M內核、RISC-V內核。

1997年,Atmel公司研發(fā)出增強型內置Flash的RISC精簡指令集的高速8位單片機,簡稱AVR。

AVR單片機具有創(chuàng)新的系統(tǒng)架構、更高的集成度、同時搭配Atmel自有的Flash工藝,在性能和功耗上相較于之前的馮?諾依曼架構產品均有較好表現。該類型單片機電路簡單、故障率低、可靠性高、成本低廉。

與此同時,各家廠商積極開發(fā)自有架構及內核,成立于2003年的瑞薩采用自有的瑞薩內核,此外還有飛思卡爾的HC05/HC08系列、Motorola的MC68HC系列、TI的MSP430系列等。

2002年,MIPS推出了M4K內核,一款專為MCU和小尺寸嵌入式控制器設計的高性能的綜合性處理器內核。Microchip的32位PIC系列MCU產品部分使用了MIPS內核。

2004年,Arm推出一系列32位Cortex-M內核,意法半導體率先使用,32位單片機迅速取代了16位單片機的高端地位。

進入主流市場地位的16位單片機的性能也得到了飛速提高,處理能力比20世紀80年代提高了數百倍。代表產品有Motorola的M68300系列、Hitachi的SH系列等。

2010年,開源指令集RISC-V始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。

2019年,兆易創(chuàng)新攜手芯來科技推出全球首款基于開源指令集架構RISC-V的Bumblebee處理器內核的GD32V系列通用單片機--GD32VF103。

21世紀,出現了高速、大尋址范圍、運算能力強的8/16/32位通用型單片機,以及應用于特定領域的專用型單片機。

當前單片機系統(tǒng)已不再是裸機環(huán)境下的開發(fā)和使用,大量專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統(tǒng)廣泛應用在單片機上。作為掌上電腦和手機核心處理器的高端單片機,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專用的Windows和Linux等操作。
國產MCU崛起進程



圖源 | milesconsultinggroup

如果從1971年1月,4位微處理器Intel 4004誕生算起,MCU至今已有近50年的歷史。

而國內廠商的MCU產品大都起于21世紀初,可溯歷史非常短。國產MCU沒有參與到MCU發(fā)展的探索階段、形成階段,但在MCU全面發(fā)展階段,國產MCU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存在,尤其在當前國際環(huán)境下。

盡管目前市面上熱門的單片機系列仍以歐美日企業(yè)為主,如意法半導體的STM32系列,Microship的PIC系列,Atmel(被Microship收購)的AVR系列,恩智浦的LPC系列,德州儀器的MSP430系列等,

但我們發(fā)現在各元器件分銷平臺的銷量榜中,慢慢出現了一些國產MCU產品的面孔,如兆易創(chuàng)新的GD32系列、納思達旗下極海半導體的APM32系列等,國產MCU產品在快速崛起。

國產MCU處于“從有到強”的階段。

根據上文的MCU的發(fā)展歷史梳理,筆者認為現代MCU真正意義上的高速發(fā)展始于Arm推出Cortex-M內核,采取IP授權的分工形式。

目前Arm的Cortex-M內核在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,占比52%。以Arm Cortex-M內核應用為標準,某種意義上可以窺探國產MCU產品當前豐富度和競爭力。


圖源 | 中信建投

Arm共推出了11款Cortex-M系列MCU內核IP,定位不同,涉及性能、功耗、成本、體積、特定擴展等,可滿足低、中、高端需求。

其中,M0、M0+、M1、M23系列為低端MCU內核;M3、M4為中端MCU內核;M33、M35P為中高端MCU內核;M7、M55、M85為高端MCU內核。

下圖是中信建投整理的國產MCU內核信息,可以看出:國產MCU在Arm Cortex-M內核上,已經覆蓋了低端、中端和部分中高端內核。



補充:
① 兆易創(chuàng)新已于2018年11月已推出基于Arm Cortex-M23的MCU的55nm的GD32E230系列,成本低、體積小,性能和電源效率較Cortex-M0/M0+有所提升。
② ELEXCON 2019深圳國際電子展中,紫光同創(chuàng)FPGA通過集成Arm Cortex-M1嵌入式軟核,提供了快速、低成本、高集成CPU解決方案。
圖源:公司官網、中信建投

此外,國內MCU廠商在高端產品上也在持續(xù)發(fā)力。

據悉,截至2022年三季度,兆易創(chuàng)新、國民技術等大陸頭部企業(yè)在高算力、高性能的Cortex-M7內核系列產品正在研發(fā)階段。

另外,在2021年慕尼黑電子展中,極海半導體副總曾豪透漏:“極海半導體基于Arm Cortex-M7內核的APM32F720中高端產品即將快速上市!

(截至發(fā)稿,筆者未在其官網上看到相關產品信息。)

但值得一提的是,Cortex-M55是首個基于Armv8.1-M架構,采用Helium技術,支持AI處理能力的處理器;

Cortex-M85是號稱“迄今為止性能最強的Cortex-M處理器”,標量計算比Cortex-M7提高30%,并采用了Helium技術。

作為高端內核,兩者分別于2020年2月、2022年4月發(fā)布,即使是全球MCU龍頭意法半導體,也未有量產相關產品。

國產高端MCU時代何時到來?

具體來看,兆易創(chuàng)新作為國內MCU行業(yè)的龍頭企業(yè),以其32位MCU產品的發(fā)布時間線,基本可以代表我國MCU廠商的最強競爭力了。

2013年
4月
首顆國產基于Arm Cortex-M3的MCU發(fā)布;
2016年
6月
首顆國產基于Arm Cortex-M4 的MCU發(fā)布;
2018年
10月
首顆國產基于Arm Cortex-M23 的MCU發(fā)布;
2022年
9月
首顆公司基于Arm Cortex-M33內核的GD32A503系列車規(guī)級MCU發(fā)布。(首顆國產Arm Cortex-M33車規(guī)級MCU由云途半導體在2022年8月發(fā)布)

目前,兆易創(chuàng)新的產品已經覆蓋了中高端MCU,但在高算力、高性能的Arm Cortex-M7內核的高端MCU上,還處于研發(fā)階段。

根據上面兆易創(chuàng)新的MCU產品發(fā)布時間線,每3年左右會推出一款新的基于Arm Cortex-M內核的MCU產品,筆者希望在2025年前,兆易創(chuàng)新可以量產Arm Cortex-M7的MCU產品。

要知道,意法半導體早在2014年就發(fā)布了全球首款基于Arm Cortex-M7的高端MCU產品。

寫在最后

盡管從Arm Cortex-M內核應用維度對比,中外MCU產品差距似乎不是那么明顯,僅在Cortex-M7、Cortex-M35P未有對標產品,

但是真正衡量MCU的產品力,還要看產品的主頻、存儲、功耗、可靠性等指標,以及產品品類的豐富度及應用場景等。

另外,從市場維度看,本土MCU廠商的份額也是少得可憐,根據Gartner數據,2021年全球MCU市場,Top5企業(yè)市場份額合計75%,而國內頭部廠商兆易創(chuàng)新、紫光國微的市場份額分別僅為1%左右。

但值得期待的是,本土MCU產品正處于“從有到強”、“從有到多”的進程中。在汽車和工業(yè)控制等中高端市場,國產MCU已慢慢開始打破國際大廠壟斷,

如2018年底杰發(fā)科技量產了國內首顆32位車規(guī)級MCU芯片AC781x,最近的2023年2月極海半導體推出的APM32A全系列車規(guī)級MCU。

在新興物聯網應用領域,國產MCU廠商跟國際大廠幾乎站在同一起跑線上。同時,國內還出現了一批自研內核的MCU產品,如芯旺微電子的KungFu8/KungFu32內核,峰岹科技的ME內核。

本土MCU廠商們正全力前行!

-END-
往期推薦:點擊圖片即可跳轉閱讀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拆解80多年前二戰(zhàn)時期的軍用萬用表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【匯總】2023年嵌入式相關的行業(yè)方向及公司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嵌入式面試,該怎么回答 “你手上有幾個offer” ?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我是老溫,一名熱愛學習的嵌入式工程師
關注我,一起變得更加優(yōu)秀!
回復

使用道具

發(fā)表回復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注冊

本版積分規(guī)則


聯系客服 關注微信 下載APP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